首页

搜索 繁体

沪上人家[年代] 第16章(1 / 3)

“我手里的药方那可太多了,怎么可能全是张家的东西……”

张家……阿奶不喜欢她,怎么可能真心教她医术。

她儿时便有记忆,知道算自己来自一个叫大魏地方,祖父是太医署的太医令,父亲是太医署负责教习针灸的博士,到她这一辈,只她一个女孩,自小喜针灸,善制香。

因为过目不忘,父亲和祖父便常以喜欢听她读书为名,将她唤到身边,一边听她念书,一边出言教导。

医术不说多好,药方医案倒是记了不少。

张家学医的那么多人,为什么对口疮的药,每年要她来配,那是因为,她改良了方子,药效变得更好啦,原来半月或一个月,化脓溃烂的伤口才能痊愈,现在只需一周便已结痂。

回忆多了,伤感。

邱秋脑细胞活跃,转而想到二妮下午找她给俞佳佳写了几道药膳,感叹道:“哎,你说我要是有个弟弟该多好,二妮这么好的女孩,嫁到哪家,都是哪家的福气。”

褚辰不妨她话题跳的这么快,怔忡了瞬:“二妮要相看了吗?”

邱秋愣了下,“二妮十八了吧,寨子里十八岁的女孩都嫁人了。”

想到二妮看向王弈臣的目光,邱秋轻叹了声,“还是再等等吧,要是有个工作……”

“双鸭寨社员多,位置偏,来往县里或是镇上多有不便,他们大队长多次反映,想让公社在那设个供销点。公社已经批了,年后就办。要不,让她过去做个理货员?”

邱秋想了想:“明天我问问她愿不愿意去。”理货员虽好,地方却是偏了点。

翌日,邱秋提起,二妮低着头,没吱声,不说去,也不说不去。

倒是桂花婶隔着院坝墙,不知咋听到了,专门上家来,欢欢喜喜地替二妮答应了。

雨天,下不地,新上任的大队长邱嘉树便组织社员们去仓库,剥包谷、摘花生,编装苹果、橘子的竹筐,裁有光纸,理稻草。

大队里的小学也开课了,钱溪窈、韩芷月、杨永年是小学的老师,一早,三人便找到邱嘉树和校长要辞职。

赵文霖在队里的菇房上工,他倒是干脆,吃过早饭,拿着书便走了。

绵绵细雨连下了十几天后,陡然放晴了,阳光洒在被雨洗过的青色碧瓦上,寒意犹存,院里一片萧瑟、狼藉,花残叶败,枯枝落了一地。

赵文霖一早起来打扫,提水冲洗青岗石铺砌的院坝。

昭昭学妈妈拿把小剪刀,摘去残花,修去枯叶。

五天一轮转,又逢场期,国营饭店的老王让人送来请贴,他闺女今日出嫁。

褚辰忙着查看各大队的果子成熟情况、统计数量,邱秋便带着昭昭,拿着礼物坐船去了。

褚奶奶帮老王闺女买了件大红呢绒上衣,十分漂亮。

邱秋送了条大红的羊毛围巾,那姑娘一见便欢喜地戴上了。

嫁的近,就在县城里。

邱秋和昭昭在她娘家吃了碗米酒煮蛋,又跟着去婆家混了顿肉菜,便告辞离开,去供销社买了兜刚上市的橘子,两只板鸭、几样小儿玩具。

张思铭夫妻带着孩子回来大半月了,忙着安置,将带给她们母女的礼物交给褚辰,捎话说,等忙完这一阵再上门探望她和昭昭。

这不是来县里了,怎么也得去看看。

县食品厂原车间主任被褚辰要去了供销社南货店,张思铭一回来就接了他的工作,厂里给分了套两居室,原房主留下的痕迹太重,得重新粉刷。这段日子,夫妻俩带着孩子住在商业局家属院张思铭原来的屋子。

邱秋带着昭昭拎着东西刚一走进家属院,就遇到了领着俩孩子散步的张成文。

张君浩、张君泽是对双胞胎,跟昭昭同岁,比昭昭大半月。

两个小家伙长的一模一样,像他阿爸他小姑他阿爷,浓眉大眼,皮肤黑黄。

“君浩、君泽,来来,”张成文唤了两个孙子到跟前,指着邱秋母女问道,“看看,认不认识?”

他们在云南部队的小家里有邱秋一家三口的相片,还有昭昭一岁、两岁、三岁的生日照,遂张成文话一落,二人便迫不及待地叫道:“大姑姑,昭妹妹。”

“浩表哥,泽表哥。”昭昭跟着唤道。

张君浩抖着腿,歪着小脑袋斜睨着昭昭问道:“你知道我是谁?”

“知道,舅舅来信说了,爱动爱闹的是老大张君浩。”昭昭说着看了看文文静静站在张外公身旁的男孩,笑道:“他乖乖的,肯定是张君泽了。”

张君浩无趣地撇撇嘴,低声嘟囔道:“阿爸是个小叛徒。”

张成文轻拍了记孙子的背,笑道:“胡说什么,当心你阿爸揍你。”

邱秋第一次见他们,将手里的东西递给张成文,掏了两个红包塞进他们小军装外套的兜里,俯身抱住了两个小家伙,笑着逗道:“哎啊,哪来的两个小宝贝,咋这么俊呢,让大姑瞧瞧,是不是我们家的?”

小家伙们被邱秋拥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