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7章(2 / 2)

来看的,错怪错怪,您薛公子怎么瞧得上我们这小书院的书呢。”

薛不凡出身名门,自然从小授得清学名研,听闻他在丘泉开设书院,教授的东西‘离经叛道’当然接受无能,甚至私下还说过几次他负类反伦。不过沈清和无所谓,丘泉百姓是一张白纸,不知道什么是清流正统,能叫他们吃饱饭的就是好官,习上字的就是好书院,再没别的了。

西北多风沙,适宜耕种的沃土并不多,而郡中人数却日益攀升,粮食为生民之本,人人有块不大不小的土地是维持民生安定的不二法门。

书院早就有专人成立小组,简单测量了土地结构、酸碱,在郡中选了几块的良地,再经年累月的堆肥垦成良田,现在粗略估算每个试验点都有百亩之数,将值早夏,正是一片喜人的青绿嫩苗。

田边引来了一条细细的水渠,地里有农人在耕作,丘泉郡人数早就翻了几番,他们不是这里的原籍,却敬畏的这位能让他们安生立命的新郡守。黄色的地绿色的苗,一袭红袍的人十分打眼,有好几次动员大会,这位小郡守都亲自到场,更别说他相貌一看就不是凡俗人,他们自然记得深刻,纷纷直起身,远远的就站定冲来人弯腰点头,却不敢上前。

阳光有些刺眼,却不妨碍他们瞪大了眼瞧清郡守的模样。

沈清和觉察到这些过于炙热的视线跟随,摸摸鼻尖,不耽误农忙,速速抬脚离开。

这块试验田靠着全郡最宽阔的一条河,再旁边就是纺织处,沈清和又带着薛不凡绕过去看了眼。纺织处的福利好,逢年过节还能领到全新的衣裳,大家都想奔这儿来。

掀开竹帘往里瞧,里头妇女居多,大多是丘泉原籍的乡民,一排排坐在最新改良的织布机边,偶尔抬头说笑两句,手下翻飞的丝线井然有序,一刻不曾停歇。

有位离得近的大娘看到掀帘望进来的小郡守,惊呼了声,用夹杂本地口音的话笑道:“小沈大人来啰,瞧这身新衣多好看,贴身得很!”

纺织女工们立时停了手上的活,齐齐围上来。她们是从纺厂诞生时就上工了的元老人物,整个郡里挑出来的巧手,本以为新型纺织机叫人上手会有些困难,没想到这些婶婶嫂嫂麻利得很,三两天就上了手,沈清和身上这衣裳从尺寸到纹样都是她们一寸寸商量下的,此刻看小郡守穿着过来,便如见她们的孩孙般热络。

沈清和被围着说话,一刻钟才脱身出来,薛不凡早习惯他走俏的劲儿,看他在这处手足无措地被折腾,不免解气。

纺厂里紧锣密鼓的机杼声继续响起,沈清和长抒一口气,侧身问薛不凡:“这些嬢嬢学习情况如何?”

薛不凡摇摇头,“听人说,宁愿在纺织厂里干一天也不愿认一个字。”

他对沈清和的很多行径都不解,这也是其中一桩。孩童习字还能理解,他不懂的为什么非逼着这些终年织布耕地的老媪老翁也要识文断字……这有什么用,学得慢还容易忘,难道粟种布匹里还有字不成?

他早就疑虑,现在便也问了。

“怎么能歧视老人呢?”沈清和皱眉教育,搓了搓下巴,“只四五十岁,正是闯的年纪。”

薛不凡:“……”

不过被安排一批批学习扫盲乡民们倒没那么多想法,只知认字都是书生们该做的事,他们一来不考科举,二来一时半刻见不到识字的用处,畏难下自然学的怠慢,嘴上说瞧着蚂蚁大的字心里发慌,宁愿做自己做惯熟悉的活,也不愿再看天书了。

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,科举考官,离他们实在太远了。

只郡中光有会使用工具的人不够,还要有知道使用原理的,会制造工具的,能修理、改良工具的,人才紧缺,光是老带新怎么够用,还得有人自己看得懂说明书,能举一反三啊!

丘泉虽是比以往繁荣百倍,但还不够,远远不够。

郡外有州,州外有国,世上不止脚下一亩三分,远方有百川纵横,头上是星宿斗转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