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都知道他是不足月生下的孩子,却没想到长的这样白净讨喜,这些日子养的越发有肉了。
宣蓉笑着应和两句,就见村长要说话了,连忙不再搭腔。
村长清清嗓子,示意大家安静,又叫自家儿子和李同一人一边将那翻车和筒车,都举起来让村民们看见。
解释一番这东西的作用,又道:“这俩是给大家看模样的,真正的筒车和翻车,体型都是不小。”
要是太小了,也只能摆着看。
不过太大了,纵然木匠能做,村民们也舍不得花那老多钱。
当然,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得考虑使用环境。
这一点,在筒车和翻车有望做成的时候,李同和他二师兄就分辨去看了澄河溪的两岸,估算了两边需要的不同数据。
——澄河溪的两岸,有着落花村和长溪村的大多数农田。
这时一说筒车和翻车的作用,不少人家是心动的,虽说要花些钱,可如果地里的庄稼都颗粒无收,他们连今年只怕都活不过去。
但也期望这价格不要太高。
村长道:“我的意思是,这东西大,汲水量也不小,只要下水的位置合适,就能没日没夜的带上水来。”
“所以也不用家家户户掏钱买,只要看好位置,几家合伙用一个也是可以的。”
到时候这钱往几家头上一摊,也就不那么可怕了。
一听还能这般,大家就更有兴致了,不少人问出最关心的问题,直接说多少钱吧。
至于这东西的用处?他们相信村长既然说了,那肯定是真的能汲水的。
要是不能?嗐,他们这不还没下定决心买吗?
村长一边说,一边示意儿子和李同,将筒车和翻车都演示一遍,解释道:“这东西根据用料找木匠做。”
“大家也知道不同的木料,价格也不同。当然,用来做筒车和翻车的木料,也不需名贵,却也需要结实一些。”
“毕竟是大件儿,大家也不想用个三两年的就不能用了。”
翻车还好一些,能搬回家去妥善储存,但筒车立在那里可是风吹日晒,不论是木材的不合格还是工艺的不合格,东西都会很快损坏。
农家人买东西,就喜欢花一次钱能得到长久的实惠。
——当然,前提是这钱也别太离谱。不然他们也宁可凑活着,也不愿花这钱。
眼下就果然有田地离着澄河溪近的人,在心底盘算着,反正他们家离得近,浇水也不费太多时间,没必要花这一笔钱。
甚至还有人想,等着水道真如村长所说的搭建起来,那只要从他们家的田地边过,他们还能弄不来水?
村长不说了解他们每一个人,但能做出那种“损人利己”事情的人,他心里都还算有数的。
——每个村里都总有那么些人的,也说不好是好竹出歹笋,还是谁家的风水被坏了。
“因为不是挖水渠,所以这水道搭建好了之后,未免漏水、断连,你们哪几家买了这水车,也得商量着留人轮流看着。”
当然,也就是眼下这光景,地里庄稼正是紧要的时候。等下了雨或是不缺水的时候,也就不太在乎这水道中有谁用了水了。
但也确实有人想到,若是自家出了钱,旁人家没出钱却从他们家的水道用了水,让人心里多不痛快。
一时,村民之中像是水开了锅一般沸腾。
“而且,也说不好就会继续干下去,说不得过几日就下雨了呢?”
一听那价格,有人就忍不住嘀嘀咕咕。
特别是知道李同的师父那边发生什么的人家,话虽没明说,但神情里多少带了几分李同是否来揽钱的意思。
——黎成周这次没有出这个头,并非是怕这件事情,这方面他也早与李同提过。他没出头,完全是因为不该什么事情都落在头上,坏事不该,好事也不该。
李同纵然会被村人一时的议论,但若是因筒车、翻车救了大家的收成,这便是极大的风头与恩惠。